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如何了解孩子身高,看实际年龄还是骨龄?
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身边的人或长辈总会说孩子会晚长,现在矮一点没关系,以后还会长。正是不少家长有这种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群中,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一组因遗传或疾病因素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一般主要还是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两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可诊断为矮小症。
简单来说第3百分位是指:随机取100名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根据身高由矮到高排列,排第3名的孩子的身高就是第3百分位,那前三名的孩子就有可能属于矮小症。
家长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满足医学上的矮小。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判断
是否属于矮身材?
如果你的孩子这两年都不需要买大一号的衣服穿,比同龄人矮了半个头或以上,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注意。
家长需关注孩子生长速率,是否属于正常。
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cm/年
3-12岁生长速度小于5cm/年,
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6cm/年
如果孩子目前年生长速率符合上述情况可提示为生长发育迟缓。
按照发病原因,矮小症可分为生理性身材矮小和病理性身材矮小两类。
生理性矮小:
●家族性矮小:主要是因基因遗传所导致的身材矮小。
●生长延迟:遗传引起,出生时身长正常,儿童时期身高增长低于正常值,不影响成年身高,有明显的骨龄的延迟。一般父母可能会有相应的发育延迟史。
●小于胎龄儿:因母体、胎盘、胎儿相关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在婴儿期生长发育迟缓,一般在2岁以前会经历一段追赶生长期,最终身高和同龄人相似。
病理性矮小:
主要由各类疾病所致,常见的有:
●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通常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
●生长激素不敏感或抵抗综合征,多由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Turner 综合征)。
●约 1/3宫内生长迟缓儿成年后身材矮小。
●骨骼发育障碍:各种骨、软骨发育不全等,均有特殊的面容和体态。
其他内分泌代谢病引起的生长落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性早熟、皮质醇增多症、粘多糖病、糖原累积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
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未来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状况。一旦明确孩子身高显著落后于正常群体,即应及早于生长发育科门诊就诊,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