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不要贿赂你的孩子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14/8/5 14:27:04

情境一:孩子吃饭磨蹭,妈妈一边追着孩子喂饭,一边说:“宝宝,你把这口饭吃了,妈妈就给你买玩具。”孩子一听这么说,就张大嘴巴把饭吃了,期待着饭后的玩具。

情境二:孩子暑假独自在家看电视,爸爸为了让孩子少看点电视,打电话告诉孩子:“如果你乖乖完成暑假作业,不偷看电视,爸爸回家给你带冰淇淋吃。”为了吃到冰淇淋,孩子也许就很快关掉了电视机。

这些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当下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这样“贿赂”孩子真的好吗?该怎么办才好?

 

策略一: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当孩子吃饭磨蹭,妈妈一用玩具“贿赂”,孩子就吃了饭。但是家长知道孩子为何吃饭磨蹭吗?难道吃一顿饭就要买一个玩具吗?孩子吃饭一贯的磨蹭还是偶尔为之?是就餐好习惯没养成?是今天其他家长给了他饭前零食,吃饭时间到了,孩子肚子还不饿?还是孩子肚子不舒服?这些都需要家长耐心地寻找原因。如果是身体不适,需要及早就医;如果是肚子还饱,可以向孩子问清楚,延长吃饭的间隔时间;如果是就餐习惯不好,那么家长就需要从自身出发,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好习惯。

 

策略二: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

外面寒风阵阵,孩子不听劝告,一定要穿短袖出门,你是不是为防止他着凉而讨好他:“你穿上外套,我就带你去游乐场。”如此一来, 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在冷天穿外套出门,不明白爸妈是担心他的健康。唯有让他自己感受外面的寒冷,他一旦有切身体会,必定会急忙回家穿上外套。

 

策略三:坚持原则,抵制“贿赂”

对于关乎孩子自身安全问题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当孩子想玩打火机,家长为了避免冲突,可能通过“贿赂”的方式引开孩子的注意:“如果你放下打火机,妈妈就带你去超市买吃的。”也许这次孩子放下打火机,但是下次他再接触到又会很好奇,甚至为了得到好处而故意去玩打火机。遇到类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情况,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说清危害。

拒绝“贿赂”,还涉及一种极端的情况:当陌生人用玩具或糖果哄骗孩子时,平时习惯了家长“贿赂”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被骗走呢?我们虽然未曾做过相关调查,但当你看到这个句式“如果你……我就给你好吃的/带你去游乐场。”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儿保科 张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