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医院动态
男子一瓶啤酒下肚胸闷想吐至休克 因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饮酒险些猝死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16/4/12 0:00:00

3月的倒春寒持续到人间四月天,连日来冷雨绵绵,感冒患者又多了起来。市人民医院4月上旬的感冒患者较3月上旬增加7%.在这个感冒季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注射头孢等抗生素后切忌饮酒,否则极有可能乙醛中毒,重则会有猝死风险。市中西医、市人民医院已有类似案例。

快病愈的小伙子因一瓶啤酒倒下

30岁出头赵先生曾因五官科的疾病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当时他快病好出院,却被几个兄弟叫出去喝酒。觉得自己酒量不错的赵先生,平日啤酒能喝十来瓶,白酒七八两,还被兄弟称为十瓶不倒。然而,那次饭局上就喝了一瓶啤酒就出事了。他在酒桌上直接晕倒,被救护车送回医院,当时脸色潮红、眼结膜出血。据说晕倒前还嚷嚷着胸闷想吐头发晕。经检查,他已是休克症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新国说。

当时,陈新国连忙调查原因,才知道小伙子3天前刚挂过消炎点滴,其中就有头孢哌酮这类药。

陈新国说:这种吃了或者注射了消炎药又去喝酒,最终变成乙醛中毒的现象,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双硫仑样反应。每年都有接近十例的病人送到我们急诊科来。

另一个发生在其他医院的案例,也让陈新国记忆犹新。这位病人50来岁,因重病躺在ICU病房。本来一切都好好的,病人情况特别稳定,突然有一天病人血压莫名其妙地就降了下来。后经检查,这病人之前一直使用头孢等抗生素在消炎,前两天,医生又给他误用了一类名叫氢化可的松的药。氢化可的松里有一味辅料就是乙醇。正是头孢加乙醇产生了双硫仑样反应。这老人家就出事了。陈新国说,这个病例曾被他们急诊医师间用来交流讨论,大家互相提醒以后不要出现类似失误。

陈新国说,这两个病人虽经抢救脱离了危险,但他有必要强调下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性。患者面色潮红、心悸头晕还仅是轻的,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肺水肿、心衰、心脏骤停,导致猝死。

头孢等几类药物与酒精很不对头

陈新国谈到,如今在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里,当需要给病人开头孢类药物时,他们都要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只要对方有饮酒的习惯,他们立马改用其他药品代替。就算是不喝酒的患者,我们也是再三跟他们说,服用或注射头孢后,两个星期内必须滴酒不沾。不仅如此,喝酒后也要隔一周才能用头孢。

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熊建华解释了其中原理。他说,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到了体内,会有乙醇脱氢酶这类物质把乙醇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把乙醛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体外。不过,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哌酮的化学结构中,存在甲硫四氮唑取代基,这玩意儿会降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没办法被人体消化。所以就乙醛中毒了。

简单点说,就是头孢类药物能把人体内对抗酒精的小能手给杀死,任由酒精进化成乙醛毒素横冲直撞。

除了头孢类药物,还有钾硝锉、替销唑、呋喃唑酮三类药品也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其中钾硝锉的反应会比头孢还严重。

熊建华还说:吃了这类药的患者,不仅要做到用药前后滴酒不沾,连酒精擦拭身体都不可以。不仅如此,生活中还要忌药酒、料酒等物品,以及含有酒精原料的药品,比如常见的藿香正气水等。连带酒精的糖果,如酒精巧克力等都不能沾。

他与陈新国都建议,为保险起见,服用头孢、钾硝锉等4类药品前后一周,都要与酒绝缘,患者最好能做到用药后隔两周再喝酒。

转载自《温州晚报》欧阳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