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42岁,前不久因为腰背部剧烈疼痛,并伴胸闷、右下肢麻木、恶心,来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查主动脉CTA提示为“主动脉夹层,夹层上方累及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当夜转至介入血管外科住院治疗。
住院后予积极控制心率、控制血压、止痛、镇静,介入血管外科虞希祥主任查看患者后考虑患者夹层累及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发现情况较危急且复杂。倘若进行常规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将覆盖左侧颈总动脉,造成患者左侧颈总动脉血流阻塞,这将造成患者脑梗死。遂当时拟定手术方案为“采取大支架隔绝主动脉夹层破口,同时双开窗保证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
经过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左颈总动脉开窗+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支架植入术 ” ,术后患者转ICU短暂监护后意识转清、腰背部疼痛缓解、四肢肌力正常,术后查头颅CT未发现脑梗死病灶,主动脉、腹主动脉CTA提示支架位置良好,主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
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而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流的冲击下使主动脉形成“真腔”和“假腔”,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假腔”,可以是环形、囊形或梭形。
临床表现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情况主要包括:
1.疼痛:74%~90%的急性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持续不缓解,疼痛往往有迁移的特征。
2.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开口受累引起,这种情况可能掩盖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如进行溶栓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早期死亡率高达71%,因此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特殊情况。
3.心包填塞:由病变主动脉周围炎性渗出反应引起,也可由于主动脉夹层短暂破裂或渗漏造成心包积血。
4.休克:多由于主动脉夹层外膜破裂所致。
5.神经系统病变:神志异常、昏迷、偏瘫、截瘫及抽搐等。
6.严重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衰竭。
7.其他:声音嘶哑、上呼吸道阻塞、吞咽困难、咳血或呕血等。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降压、镇静、镇痛、通便药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传统外科手术:手术缝合修补夹层,封闭内膜破口,阻止血流进入假腔。但手术创口较大,恢复较慢,术后并发症较多。
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近端破口未闭,有血液流入假腔者用带膜支架封闭破口,阻断真假腔之间的血流交通。夹层进展迅速,夹层血肿压闭真腔导致重要脏器缺血者,用支架开放真腔及重要分枝血管 ,重建血运。近端破口难以通过带膜支架封闭,夹层继续扩展者,通过球囊开窗术或用血管内剪切技术切开内膜片开放夹层远端,与真腔交通,改善重要脏器缺血,降低假腔压力,防止夹层延伸增大。导管介入手术创口小、恢复快,多数患者能耐受,避免了外科手术过程可能发生导致的一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