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也叫粟粒疹,在儿童中极为常见。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由于出汗过多而蒸发不畅,再由于汗液浸渍。汗管口感染,致使汗管口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至周围组织,就会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皮疹,即平时所称的痱子。好发于皱襞部位。
痱子根据发疹部位的深浅,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白痱:也叫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渗出物形成的,常发生于长期高热,大量出汗,卧床不起者,多在胸部、颈部、腹部等处,皮疹为针尖大小白色小水疱,成批发生,水疱周无炎症反应,无不适感觉,过1~2天疱破或吸收,出现少许脱屑。
红痱:也称红色粟粒疹,即平时称为痱子。
在闷热天气,肥胖婴儿,小儿均易发生。皮疹主要分布于额部、颈部、胸背、肘窝和腋窝。皮疹为针尖大的红色丘疹,周有红晕,密集成片,丘疹顶部有时出现小水疱或脓疱。消退时结成细小痂皮,几天后痊愈。发病时常伴痒或烧灼感。如气温持续高热,皮疹可反复发作。天气转凉或经过治疗可很快痊愈。有时因继发感染,可发生毛囊炎、疖子或脓肿等损害。
深痱:也纠深部粟粒疹,病变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损害为皮肤色水疱,无炎症反应,主要分布于躯干,不痒,本型少见。
治疗:
1. 居住处要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 小儿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常洗澡,勤换衣,保护皮肤和衣裤干燥,必要时可扑粉。
3. 皮疹可用止痒痱子水、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等,避免热水烫,肥皂洗。
4. 痱子发生后,要修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5. 夏天应多食绿豆汤,金银花露等。即有治疗作用,也有预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