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名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小便像浓茶水一样,全身皮肤瘙痒,皮肤发黄等症状,来到我科救治,经检查,发现其患上了急性黄疸性戊型肝炎,经过近半月的精心治疗,该患者已逐步康复出院。
很多人对甲、乙、丙、丁和戊肝傻傻分不清?现在让这篇文章告诉你两类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肝炎(不会成为慢性肝炎,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一、什么是甲型、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相应的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肝炎,可造成或轻或重的疾患,全球每年估计有140万甲型肝炎新发病例。戊型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肝炎,主要以急性表现为主。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5.66万例与戊肝有关的死亡。甲、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二、临床表现
甲肝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而戊肝临床表现与甲肝类似,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和黄疸,有时伴有呕吐腹泻,体症主要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叩击痛,其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生化检验可见胆红素异常、转氨酶异常,血清学检验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恢复期IgG抗体升高。戊肝更容易侵犯大年龄组人群,且病死率高于甲肝。
三、传播途径
甲肝及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就是病毒易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食用了被其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能感染甲肝或戊肝。一般海产类食物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尤其是贝类、虾、蟹等海鲜。甲肝病毒经由快炒、醉腌等烹调方式很难被杀死,从而威胁我们的健康。研究表明猪体内普遍存在戊肝病毒,人们食用未烧熟煮透的猪肉,尤其是猪肝及猪肝制品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四、甲肝、戊肝和乙肝的区别
(1)病原学:甲型、戊型肝炎其病原为甲型、戊型肝炎病毒;而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
(2)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以经口传染为主,而乙型肝炎以经血传播为主。但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尿液、精液、汗液均有传染性,母婴垂直传染较多。
(3)预后:甲型肝炎转慢性肝炎、长期带病毒者或肝硬化者较少见,乙型肝炎则多见。甲肝、戊肝一次治愈,终身免疫,乙肝很难根除,容易反弹;
五、预防措施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②、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③、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④、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⑤、接种甲肝、戊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戊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⑥、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⑦、发现甲肝、戊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