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输注“更新鲜”血液未见有利于病情转归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15/3/30 0:00:00

   血液储存时间是否会影响输血患者的病情转归?这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临床输血问题,也是当前输血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现代采供血体系中,血液在输注给患者之前需要经过检测、成分制备、入库、发放等必需的流程,最终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液成分一般都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72h);同时,要维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活性,储存时间又有一定限制。以最具代表性的红细胞悬液而言,根据所添加的保存液的不同,其储存时间最长分别是21天(保存液为ACD/CPD/CP2D)、35天(保存液为CPDA-1)和42天(保存液为SAGM)。目前,临床用血发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原则,即库存较长的血液成分先供应临床,以避免因储存过期而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
 
红细胞在体外储存时会发生一系列生化和形态改变,包括细胞膜形态改变、微囊泡形成,pH值、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的降低,磷脂酶、钾和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但这些变化在体内是否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相关研究结论还存在较大争议。
 
根据血液寿命评估Age of Blood Evaluation, ABLE)研究者对相关研究的回顾,有超过40项的观察研究认为更长的红细胞储存时间与死亡率、感染率与住院时间等不利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但这些研究可能存在偏倚,比如病情较重的患者会输入更多储存时间长的血液,以及输血发生在临床事件之后等。
 
故此,输注的血液不是越新鲜越健康。

                                               (输血科  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