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8,五一劳动节前夕,为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道原则》等有关规定,通过科学用药来遏制细菌耐药问题,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遏制细菌、真菌耐药发展的趋势。我院在6号楼6楼会议室举办了“2017年度抗菌药物管理培训暨AMS启动会”。本次会议参会人数约400人。
首先由赵翚院长致辞开幕,赵翚院长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国家重视并相继发布了”卫计委10号文件”和《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一系列有关规定,重点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用药来遏制细菌耐药。AMS(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是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行AMS能充分发挥AMS小组的作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达到抗菌药物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管理。
赵翚院长向大家宣布,启动我院的AMS,并确立今年AMS的工作目标:1.成立AMS小组,制定小组整年会议计划,明确分工,建立专业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团队。2.制定AMS工作流程,制定分阶段的季度/年度目标3.制定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4.制定AMS小组的培训计划5.制定针对临床医生的系列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三线抗菌药物的管理,契合卫计委10号文件。
赵院长回顾了我院近几年来进行的抗菌药物工作,并提出几点要求:1,充分认识开展AMS的重要性,既是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主要工作。2,要加强学习,把握重点。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力。3,智能部门要尽快修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4,充分发挥药学部在合理用药过程中的作用,严格控制我院抗菌药物品种范围。5,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对违规科室、人员的处罚力度,以整改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希望全员职工能高度重视本次开始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感管科的吴红梅科长介绍感管科在AMS中的角色任务与作用。吴科长首先介绍目前感管科在AMS小组中的工作范围,并汇报工作进展。
1,I类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五个指标的监测干预。2、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的病原送检率监测干预。3、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扩散预防控制工作。
我院目前病原菌存在问题:1,依旧存在送检先开抗菌药物医嘱,后送病原菌。2,痰培养送的多,但标本质量不高。3,血、无菌体液等高质量标本少。
应摒弃几个误区:如使用晨痰、未清洁漱口、未能从气管深部咳痰以及要减少不必要的过频重复送检等。
吴科长接着介绍我院2016年细菌检出情况,铜绿假单孢菌排名首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继续做好针对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感控措施。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李光辉教授,教课内容为《碳青霉烯的用药现状及管理相关内容》。李教授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及使用情况,全球抗生素药品消费,碳青霉烯类占到了45%,我国抗生素滥用更为严重。全国碳青霉烯类使用比例持续上升,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48%,也造成了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和不动越来越多,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暴露导致耐药菌株增多,从2005年到2016年,耐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从3增长到18.8和16.1。2005年到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略有下降,不动杆菌也上升明显。因此还要严格执行2017年3月份发布的10号文件,控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规范化使用很有必要。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明确指出,在识别脓毒症或者脓毒性休克后1h内尽快启动静脉抗感染治疗,使用一种或者几种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广谱抗菌治疗,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碳青霉烯类等),推荐的药物就包含了酶抑制剂,而不仅仅只有碳青霉烯类。其他指南也指出碳青霉烯类并非唯一首选药物,应根据基础情况/药敏及当地流调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最后李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尤其我国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