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找黄医生。”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的视频号上,带着这句响亮口号的短视频一经推出,点击量都会马上攀升。
这个视频里的“黄医生”,就是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飞日。从去年开始,他带着他的“肩痛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方便实用易操作的短视频,让网友直呼他的短视频有一种“魔性”,里面藏着“流量密码”,让人忍不住跟着学起来。
黄飞日的“肩痛学校”
一教就会的科普视频
日常生活中,当你其中一只手已经拿着东西,用另外一只手去提重物时,你知道如何正确提才不会拉伤肩膀吗?“这样一拉一抬,肩膀就拉伤了。”这是黄飞日在“肩痛学校”科普系列第5期的主题——如何科学提重物。
“我们在面向它的时候,参与的肌肉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是肱二头肌和胸部的肌肉。如果是很重的东西,从侧方来抬,只能靠你的三角肌和冈上肌腱,容易造成肩袖撕裂。”在该条时长为1分钟的短视频中,黄飞日将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都示范一次,简明扼要,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可谓是“一教就会”。“我要做大家都能看得懂、用得起来的短视频。”这是黄飞日做短视频的初衷。他的这些短视频,也因“方便实用易操作”的特点而走红,不管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能跟着学。
2年来,黄飞日共推出近40期短视频,从刚刚开始的每3周一期到现在的每周一期,除了门诊、手术,他把大部分的空余时间都用在制作短视频上。
黄飞日(左三)在做关节镜手术
他身上有很多骨科病
作为一名致力于运动医学的骨科医生,黄飞日本身就是一个健身达人。他在大学里就开始进行健身,喜欢不同种类的运动,包括篮球、羽毛球、橄榄球、搏击、格斗等。他认为:“医生只有了解运动,才能了解运动医学。”
2015年,他开始从事运动医学,尤其是在膝关节与肩关节方面,他有着更深的切实体会。“我颈椎不好,腰也不好,可以说,我身上有很多骨科病。”黄飞日笑说,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为了学业、事业去“拼身体”。因为长期伏案学习,他患有慢性腰骶部疼痛,考研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做理疗。
在黄飞日的“肩痛学校”,里面的一系列短视频都是围绕“如何保护肩膀”这个主题,让大家学会如何有效防治肩痛。前不久,他有个朋友去上海华山医院看病,发现那里有个关于肩痛的康复训练短视频,就来自黄飞日的短视频。“这是我2年前拍的,至今还有价值,这让我备受鼓舞。”黄飞日介绍,他前不久碰到一名来自杭州的患者,就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他早期拍摄的短视频,慕名来温州找他看病的。
2020年,从上海华山医院进修回来后,黄飞日特意买了一部手机,专门用于宣教。他让助手拍下每个患者接受微创手术的过程,并把视频发给患者,让患者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同时也发给康复师,让康复师根据手术的不同,为每位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如今,他的这部宣教手机里已经有1000多个患者,其中也方便了不少来自泰顺、文成等地的患者,他们平时通过微信向他咨询用药、康复情况,不需要特意跑到医院来挂号。
肩膀痛,找黄医生
做短视频,黄飞日的初衷是便于宣教。特别是他针对肌筋膜炎的治疗,推出“肌内效贴”的方法,往往需要花一个多小时给患者作检查,教他们回家保健的动作,“有时候看病十来分钟,讲康复训练方法要讲一个小时。”
在骨科门诊中,黄飞日发现,很多患者常常颈肩、腰背痛,又是吃一大把药,又是贴膏药、做理疗,就是不见好转。其实,他们身上的疼痛并不是病,而是平时习惯不好,根本就不用来医院看,平时只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即可。
他碰到最小的颈椎病患者是一名4岁的小男孩,平时一哭闹,父母就把手机给他玩。直到孩子哭诉“脖子很痛”,父母才带他来看骨科。黄飞日一摸孩子的颈部,发现他的肌肉非常僵硬,医学上称之为肌肉痉挛。黄飞日给这孩子开出了“戒手机、多去户外运动”的医嘱。才过半个月,这孩子的颈椎病就消失了。
在门诊中,黄飞日还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不少中老年患者说自己是肩周炎,其实有很多是肩袖损伤。而这两者看似症状差不多,其实治疗方法刚好相反:前者需要活动肩膀,后者则不能做过多的运动,否则会越活动越痛,容易让肩袖被撕裂得更加严重。
除了肩痛,黄飞日还对肩胛骨缝痛有着深入的研究。于是,慕名找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不仅是本院的其他专科医生,就连外院的很多医生,都推荐患者们“肩膀痛,找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