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女士是位新妈妈,产后22天发现自己的手腕及大拇指疼痛伴活动困难,夜间拉盖被都痛的大叫。听从家人意见,尝试过热敷、生姜水浸泡、限制活动都无法改善。这是因为产后哺乳期的妈妈体质较为虚弱,抱宝宝时常习惯于以拇指为主要支撑及活动的手指,长久如此,就造成手腕部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
一说起这个,相信那些做过母亲的女性朋友最有体会。女明星ELLA、熊黛林曾在微博中晒出自己的“妈妈手”,这个在产后妈妈当中并不少见。
01
得了“妈妈手”会有什么症状呢?
1、初起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消失
2、腕关节拇指侧疼痛,逐渐加重,无力提物
3、严重关节活动时可产生弹响,并在腕部及其拇指侧可触及痛性结节
02
“妈妈手”只发生于妈妈吗?
并不是。“妈妈手”不是妈妈的专利,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拇指力量的人,如美发师、老师、搬运工人、打字员、会计师、银行行员、收银员、投掷运动者及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士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等,都是本病的易患人群。
如发现疼痛明显,需及时治疗。发病一周内的,比较容易治疗,一旦拖延至3、4个月才就诊,肌腱周边就可能产生器质性变化,治疗时间也就大大延长。
03
如何预防“妈妈手”?
妈妈在抱婴儿时最好手指均匀受力,不要依赖大拇指的力量,同时,经常频繁使用大拇指的人群,应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可加强手指手腕部力量的训练,若疼痛明显,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04
缓解及训练的方法
1、按摩肌肉
按摩则在治疗和预防阶段都可做。当肌肉使用过度疲劳时可加以按摩,因为肌肉紧绷会拉扯到肌腱,按摩可以让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舒缓紧绷,增加修复能力。
第一步,大拇指用力,找到手臂上紧绷变硬的肌肉,此为激痛点。第二步,大拇指放松,以横向按摩的方式左右按摩。
2、加强手腕的力量练习
视个人可负荷的次数练习,增强手腕的肌肉力量。将手臂放在桌上,手背朝上,手腕部分悬空做往上抬运动。将手臂放在桌上,手心朝上,手腕部分悬空做往上抬运动。
3、拇指力量训练
有3种训练方法,橡皮筋撑开五指动作;拇指往上拉开橡皮筋做乌龟翘的动作;拇指往外拉开橡皮筋做乌龟翘的动作。每一种方式可撑住3-5秒,然后放松,每次练习20遍,再重复2-3次,也就是每天练习40-60遍,初期可依照个人情况调整。
“妈妈手”大多通过保守治疗就能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不用太担心。当然,情况严重的需要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最后祝每一位新手妈妈都能轻松愉快带娃。
来源 | A12病区 董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