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③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④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二、新生儿粟粒疹
粒疹最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其他像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粟粒疹主要是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假使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毋需治疗,以后会自然消失。
三、新生儿溢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喷门括约肌相对较幽门松,饱餐后搬动体位容易发生溢奶。护理时要注意喂奶前先换尿布,喂时避免空气咽入,喂后竖抱拍背数分钟,使气嗝出再放平向右侧睡,必要时可抬高上半身。
吐奶与溢奶不同,可以是一般性呕吐,或喷射性呕吐,甚至从鼻孔中喷出,量较多。呕吐时间不一定都发生在吃饱之后,问题比较复杂。主要应根据呕吐方式、吐出物颜色、量、发生呕吐的时间、腹部体征以及大便的情况综合分析来加以区别。
四、尿结晶
新生儿的小便中有时会带有橘黄色的粉末状物,吸附在尿布上或遗留在尿道口包皮上,这种粉末是因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所致。多数出现于生后的早期,用不着特殊处理,只需要加强喂养就行,几天后就会消失
五、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后,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加上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胎粪、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吃进去的奶又较少,所以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还要减轻些。如果有呕吐、减轻的还要多些。这种生理体重下降在生后3~4天最明显,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5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体重。低体重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持续时间较长,恢复到出生体重往往要2~3星期或更长。在恢复出生体重后,就应该一天天长大,假使再有体重下降,就不是生理性的了。
六、马牙
新生儿满月左右口腔上颚和牙龈边会出现黄白色小点,形状像是乳牙,俗称马牙。马牙会在数月后自行脱落,不需医治。
原因分析:乳牙牙胚发育时会造成牙板破裂,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角质化形成颗粒,就是马牙。
注意事项:
1、马牙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切不可擦洗口腔、用针挑或者用布擦。新生儿皮肤娇嫩,会造成黏膜损伤引起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
2、喂奶时要注意奶头和奶瓶的清洁,防止马牙部位感染。
发生以上几种新生儿的生理现象大家都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