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偏头痛的非药物治疗

作者:保健科 来源:保健科 发布时间:2018/1/29 0:00:0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由于患者就诊率不高,有时候头痛患者为了止痛会过度使用镇痛药物。

1. 基本原则  

积极开展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

注意循证地使用

2. 患者教育  

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3. 非药物预防  

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4.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  

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5. 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已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长期以来,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地认同,针对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有所开展,如都梁软胶囊一项Meta分析表明,头痛宁可有效治疗偏头痛,比西药单纯治疗效果好,与西药合用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头痛,一般应在疼痛发作之处、痛势未甚时及时治疗,效果往往更佳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按疗程治疗。推拿对偏头痛有一定疗效。头面部和颈项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常可以缓解疼痛

6.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为降低身体各种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是使患者能明确清醒地感受,从而清醒地控制及改变到其身体功能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游生气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知道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

通常在以下情况可考虑行为治疗:

  患者希望获得非药物治疗;

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者有药物禁忌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

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

频繁或较大剂量使用镇痛剂或其他急性期治疗药物;

具有明显的生活应激事件或患者缺乏合适的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