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免诱因指导
指导患者避免如下因素:(1)过敏因素;(2)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3)精神因素:如情绪的剧烈变化或波动;(4)某些食物或药物:如竹笋、山药、虾、螃蟹、巧克力、阿司匹林等;(5)霉菌的孢子和壁虱;(6)环境因素: 雾、多尘、出入温差明显的空调房间;(7)非特异性因素:如剧烈运动、过劳、气候骤变等。根据患者个体感受性的不同,及时给予指导[1]。、
2 饮食指导
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食物过敏原测定结果应勿食用易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食物,如对鱼、虾、蟹类食物,过敏者忌食。哮喘发作期-补充水分多饮水,以防痰液粘稠,阻塞呼吸道而加重哮喘。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属患者少量多餐,向患者解释合理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3 用药指导
遵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掌握给药的途径、方法、剂量。外出活动时,一定要带快速缓解哮喘的药物,如喘乐宁、喘康速气雾剂和必可酮气雾剂[2]。在用药过程中,准确告诉医生你出现的任何问题,医生可以改换你的用药或用药剂量。在你的药用完以 ,一定要购买备用药物。
4 指导病人何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一是轻症患者自我治疗3天后,未见任何缓解迹象,应速去医院检查诊治。二是哮喘发作严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时鼻孔张大,大量出汗,口唇、指甲变灰或青紫,病人呼吸时肋间和颈部周围皮肤内陷,心跳或脉搏非常快,虽经喷药、服药仍不缓解,都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展成为哮喘持续状态。三是哮喘严重发作时,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危及生命的症状,一旦发生,患者会表现为烦躁不安、气急、胸痛、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加剧,应立即送医院急诊、急救[3]。
5 心理指导
心理因素会诱发哮喘的发作,同时哮喘的不愈又会引起各种心理上的问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帮助哮喘患者了解哮喘的基本知识以及预防知识,这样可以提供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患者可以正确对待哮喘。施教者首先要向患者见解心理因素与哮喘发作的关系,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由于哮喘易反复发作,患者容易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心中的想法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沟通;要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让他们耐心的开导并关心患者,让他们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这样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6 运动情绪的指导
日常生活中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态、切忌发生气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活动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勿到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花粉、尘土及烟雾刺激以防诱发哮喘。适当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体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 。
7 康复指导
哮喘病人在缓解期应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避免剧烈运动。劝吸烟者戒烟,保持情绪乐观,避免劳累及感冒,减少哮喘发作次数,自由呼吸,提高生活质量。
小结
做好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哮喘有了正确的认识,采取规范治疗和保健措施,预防哮喘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应重视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