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当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腺体和主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胃蛋白酶原Ⅰ分泌下降,而胃蛋白酶原Ⅱ含量保持稳定,因此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降低。胃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升高,但在癌变患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是降低的。由于在胃部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的变化,胃蛋白酶原不仅成为这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析指标,而且是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最要的监测指标。因此,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的含量以及比值变化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临床意义。
胃功能检测临床意义:
无论G-17高低,PGI或PGⅠ/PGⅡ(PGR)的降低间接反映胃体的萎缩。
无论胃蛋白酶原的高低,PG-17的降低间接反映胃窦的萎缩。
如两者均降低,间接反映全胃萎缩。PGI、PGR和G-17结果越低胃黏膜的萎缩病变越重。胃黏膜萎缩是胃癌的癌前期状态,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尽早胃镜检查能够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目前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已将此项目立为胃癌筛查项目,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胃蛋白酶原Ⅰ和Ⅱ,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我国已启动试用于早期胃癌诊断。动态观察PGI的变化,如治疗后PGI不能恢复正常,提示胃萎缩有癌变可能。
早期胃癌筛查对象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
1. 年龄>40岁,男女不限
2.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H.Pylori感染者
4.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