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医院动态
温州退休教师莫名眩晕,原来是耳朵里的石头漂移了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18/7/24 0:00:00

温州退休教师莫名眩晕,原来是耳朵里的石头漂移了有幸碰到杨医生,使我领略了高超的医术,和蔼的态度,敬佩的医德。为您点赞!近日,一位退休教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感谢我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杨晓凯,以神奇的方式治好了他的头晕。

 

发微信的池先生今年62岁了,是位退休教师,身体一向都很好。一周前的一个早上,池先生起床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屋子好像都倒了过来,他赶紧又躺下来,但又一阵眩晕向他袭来。

 

之后,每天起床坐起或睡觉躺下的瞬间,池先生就感到头晕,而且不是普通的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恶心、全身冒汗,每次持续十几秒。池先生说自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经人介绍,池先生找到了我院眩晕和平衡障碍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杨晓凯,杨医生经过仔细检查,认为他的头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人的耳朵里居然会有石头?

         杨晓凯医师介绍,耳朵除了负责听觉外,里面还有负责身体平衡的器官叫迷路。人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迷路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结构,包括感受重力和直线变速运动的耳石器和感受角变速运动的壶腹嵴。耳石器表面覆盖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

         如果耳石由于某些原因从耳石器上脱落,游走移位到迷路的半规管内,当头位改变的时候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在半规管内移动,引起壶腹嵴顶部的嵴帽发生偏移,刺激壶腹嵴的毛细胞,让人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

        “耳石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头部位置变动而出现短暂性的剧烈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翻身,这些动作都可能诱发头晕。同时,头晕会引起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继发的表现,并不是还有其他内脏器官同时得病了。

 

不吃药不打针

神奇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

          那耳石症如何治疗?既然是因为耳石不在其位引发,治疗就围绕着让其回位展开。

 左耳和右耳的迷路内部各有三个手环状的半规管,每一个半规管又被壶腹嵴隔开分为短臂侧和长臂侧。耳石移位到不同的半规管内以及半规管的不同位置(短臂侧和长臂侧),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耳石进行复位。

杨晓凯在了解池先生的病史后,做了一些基本的查体,他说池先生患的可能是耳石症,需要做一些动作来判断耳石位置,操作过程会诱发眩晕,不要慌张,不要闭眼,心中从一数到十五,头晕基本就会停止。

杨晓凯首先让池先生坐在治疗床上,向左侧转头45度然后躺下,稍等片刻,池先生就出现了眩晕。通过观察池先生眼睛,杨晓凯发现,患者在眩晕发作的时候,眼球出现旋转眼震,眩晕停止的时候眼震也消失。

然后,杨晓凯让患者坐起后,向右侧转头45度然后躺下,没有头晕。

医师再让池先生平躺后左右翻身,在左侧翻身的时候,患者出现眩晕,旋转眼震,但程度较轻。

这时候,医师判断池先生为左侧后半规管耳石症。

经历了两次眩晕发作,池先生有些不适。

杨晓凯介绍,为了明确耳石症发生在哪一个半规管,检查过程中经历眩晕发作是很难避免的。然后还需要再做一些动作把耳石移出半规管,就可以治愈。

考虑池先生对眩晕特别敏感,杨晓凯医师决定采用自行研发的一种新复位手法来进行复位,该方法复位过程不会诱发头晕,但只对位于短臂侧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有效。

 

杨晓凯医师让池先生直立,双手按在凳子上,低头145度,然后作左右转头45度动作。

杨晓凯对患者说现在有50%的可能已经治愈。不过运气不是总的这么好,他再让池先生向左侧转头45度然后躺下还是诱发眩晕眼震。

此时,杨医师最终判断是长臂侧的后半规管耳石症,让池先生不要惊慌,向右侧做了连续两个转头90度动作,坐起后低头休息5分钟,再做躺下动作就不头晕了。

杨晓凯介绍,虽然只是几个躺下坐起翻身动作,就可以把池先生的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回椭圆囊中,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技术含量,必须由专业医生执行。接受手法复位后,每年约有10—15%的病人会复发,还需再次手法复位。

          据悉,耳石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跟年龄、感染、外伤有关,老年人、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石头回去了,也会有再次脱落的风险。 院办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