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医院动态
温州老太怪病缠身 原来是耳朵里的“石头”漂移了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17/2/23 0:00:00

最近半年,市区的吴老太被一种怪病缠上了,走路时觉得地在扭转,躺下了以为天花板要塌下来,连低头、转身、起床都感觉世界要翻过来。就像直到上周,医生才为她找到了罪魁祸首,竟然是耳朵里的石头跑错了地方。

吴阿姨今年70岁了,身体一向很好,没有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病。可是某天早上,正准备起床,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屋子好像要倒了,见此状况,她赶紧躺着一动不动,感觉好多了。之后,吴阿姨就经常头晕,而且不是普通的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全身冒汗。她不敢出门,只能卧床休息。她担心自己是不是脑中风了或得了其他什么严重的疾病,辗转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

上周,吴阿姨经人介绍,找到了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晓国。杨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认为她的头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人的耳朵里居然会有石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晓国医师说介绍,耳朵除了负责听觉外,还是平衡器官。人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结构,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

如果耳石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松动,甚至脱落,游走在内耳的封闭空间内,就有可能触碰到此处的毛细胞产生刺激,从而影响毛细胞的平衡作用,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

耳石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头部位置变动而出现短暂性的剧烈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翻身,这些动作都可能诱发头晕。同时,头晕会引起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继发的表现,并不是这些内脏器官同时得病了。

杨晓国医师介绍,耳石症的发病率极高,但是非常容易被误诊,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有的患者被认为是美尼氏综合症。

 耳石症如何治疗?既然是因为耳石不在其位引发,治疗就围绕着让其回位展开。杨医生用手法复位,让吴阿姨在治疗床上躺下、坐起,来回几次,就是把吴阿姨的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回椭圆囊中。 虽然复位手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技术含量,必须由专业医生执行。接受手法复位后,有10—15%的病人会复发,还需再次手法复位。

据悉, “耳石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跟年龄、感染、外伤有关,老年人、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石头回去了”,也会有再次脱落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逐渐发现年轻的上班族群体有发生“耳石症”的问题。医生发现,长期低头的动作,如低头玩手机、电脑,影响到了耳朵的供血,也可能引发耳石的脱落。